声名的,殿下选他回来,必不受人臧否。”
殿下听过后点点头,“宇文先生是很好,但还不够。”
耿南仲微微皱眉,似乎有点疑惑。
这超出耿南仲知识范围了,但如果是刘韐就立刻会明白她的顾虑。
宇文时中确实是很好的,这人是文官,世家做题家,要出身有出身要功名有功名,履历漂亮,当过太子老师,当过转运使,危急关头当过河北宣抚使
在这场谈话开始之前,在李纲回到京城时,他就开始动手布置起来了。
吴敏略察觉到一点,但李纲啥也不知道。
耿南仲离开艮岳时,正好碰到李纲往里进。
引着李纲过来,要他在偏殿等待后,尽忠进来说:“瞧着耿相公倒客气,李相公却是正眼也不瞧他一眼。”
长公主听完就问:“你看是他们俩谁更有道理?”
尽忠就很乖巧:“都是相公,奴婢瞧不出。”
长公主有点好奇,非追问一句:“不行,你一定要分个高低出来。”
“奴婢确实不知呀,”尽忠很可怜地说了这么一句后,又说,“不过奴婢想,当初京城危急,耿相公一心求和,李相公却守住了,可见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
这句话说得公允,耿南仲岂止是一心求和,还参与谋划了怎么能给公主嫁去金国和亲的阴谋。
要不是驸马死在金使的马前。
这事她心里记着,耿南仲更不可能忘了。
她什么都知道,他也知道。
可耿南仲还是能站在她的阴影里。
他就站在她最幽深黑暗的阴影里,说着她那些不为人知的心思。
李纲进来了,对她行了个礼。
四十余岁的李纲还在壮年,只是舟车劳顿折腾了一大圈略有些憔悴,胡须里就掺着银丝。
他写了个奏折,原本是细说一些对枢密院的想法,而且很下功夫。
李纲说,他虽然不知兵,但他还是知道打仗就是在烧钱这个浅显道理的,所以齐枢这事给殿下敲了个警钟,殿下不仅要练兵,要布置防线,而且咱们得给各路的转运使挨个审查一遍。
好用的留着,不好用的赶紧替换,特别好用的就调进京,殿下需要有用的人,这些转运使知道调运粮草钱帛的一切细节,他们是备战最好用的人才。
赵鹿鸣看过后很认可,心里又给李纲加了分,不去吐槽他之前马奇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