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和2组的两个负责人都被许青舟叫过来,两个实验组存在技术共性。
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都涉及界面工程与异质结构设计。
锂枝晶1组组长的王伟说道:「目前已经确定,我们1组的近期目标,是在两周内构建LiF/G0复合人工SEI层,杨氏模量>3.5GPa。」
他把u盘查到电脑上,用PPT展示数据,「我刚刚拿到上午的实验数据,库仑效率稳定在97.5%以上,循环100次后界面阻抗<50Q·c㎡2,证明先前机械压力调控的有效。」
许青舟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扣着桌面,略微思索后沉声开口:「库仑效率至少要稳定在99.5%,精简工艺,应该可以达到。」
超导薄膜的实验还算顺利。
这和电池不同,许青舟从MIT带来了大量实验资料,有基础,按照他的方案不断验证就行了,不出意外的话,2月前应该能搞定。
「好。」
王伟点点头。
赵升文教授接过话头,笑着说道:「我们根据你的多尺度力学模型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电池单体内部应力在充电末期集中在电极-电解质界面。」
他顿了顿,继续说:「或许,可以试试你在超导薄膜中使用过的梯度结构?」
「梯度结构?」
许青舟沉思片刻,沉声说道:「可行,但需要注意精确控制多层界面厚度,至少要到纳米级。」
「嗯,我下来让他们设计一套技术方案,周三之前交给你。」
许青舟的目光看向郑旭:「老郑,说说你们的想法。」
「我在想,我们组一直在做的d带中心调控优化,能不能用到老赵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