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也开始不断放出扶持政策一旦失去先机,就意味着得面临技术壁垒,再想弯道超车就晚了。
其实,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在未来几年内就会接近理论数值,面临性能天花板,更高效的能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固态电池自然而然地成为下一代电池的首选。
尽管大半实验室都在做固态电池,但锂硫电池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还是进入了部分实验室的视线,例如选择进行技术融合,硫正极+固态电解质,比直接做锂硫电池难度小点,算是它的低配版。
但.:.在许青舟看来算是结合了固态电池和锂硫电池的缺点。
「锂枝晶,穿梭效应,锂硫电池,研究所在整个电池领域还算独树一帜...这才是挂逼该做的事情,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准确来说,许青舟有面对失败的底气,脑子里那麽多技术,随便拿出点就能变现。
同时,无论是做固态电池还是锂离子电池,或者锂硫电池的课题组,大部分都在研究一个东西一一隔膜。
这东西作为锂硫电池的关键内层组件,处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是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重要屏障,已经成为目前各大研究结构重点攻克的领域。
总体来说,电池领域的研究基本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许青舟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直接从材料入手,把重点放在硫正极材料改性,电解液等等最基本的组成上。
「就能源而言,核聚变能源仍然是已知信息框架内的终极能源...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