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来人是个中年妇女,长相平平,身材中等,扔到人堆里都找不着,十块钱的群演都不一定能捞着当的那种水平。
从她嘴里说出“婴儿要不要”的时候,反差感相当强烈。
特别是,当她的说话对象还是在传说中会吃人肉的余小姐,那就更惊悚了。
王雪娇决定再确认一下,毕竟九十年代是一个生活好起来,大家都开始追求养生的时代,高档化妆品里就含有“人胎素”成份,上海家化出的平替凤凰胎盘膏里才用的是羊胎素。
还有很多人会托关系去医院弄来胎盘,和人参、芍药根之类的炖在一起吃,认为是大补之物。
说起来,其实也是违规的。
兴许这人就是单纯把胎盘说成是婴儿,别闹误会了。
王雪娇自己就是误会的受害者,她秉承的信念是自己淋过雨,就算不给别人撑伞,也不要撕别人的伞。
她脸上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胎盘是吧~又不是没吃过,嫩是嫩,没口感也没味道,一进嘴就化了。”
“不,是婴儿,已经生出来的。”来人又一次强调。
王雪娇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冷笑一声:“你骗鬼呐?婴儿?卖到东南那边不更值钱?那里全都是想儿子的。”
“哎~”来人皱着眉头,一拍大腿,“不愧是余小姐!就是懂行!我手上的这不就是个赔钱货嘛,眼看着就要砸在手里啦!”
八十年代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人口拐卖抬头,九十年代国内人口贩卖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号称“二十年的拐卖潮”。
1980-1986单卖到某被称为“五省通衢”市的妇女就有48100个。
浙江北部和江苏中部乡村主要是买老婆,闽南的贫困乡村主要是买儿子。
一句话,“市场”要的是能生育的女人和说不清家在哪里,最好还不记事的男孩。
女婴虽然也有要的,但不多,大概就是这个女人说赔钱货的原因。
王雪娇还是不太信,因为现在还有“先付定金”为由的诈骗手段,付完定金去看人,结果走半路,突然把买家打晕了跑了,或是跳上车就蹿了,买家自己都是违法的,不敢报警,他们就白得定金。
她不屑地看着来人:“你可别告诉你是第一次做这行,不懂事,搞不清应该拐什么人,才随手弄了个女婴。”
“哎呀,我哪能这么傻,先是有人要的,谁知道,人不见了!钱也没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