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这一层也都做不到垄断了,完全可以由寒门培养出来政务合格的官僚,皇权已经能对朝廷大臣喊打喊杀。实际到这个地步,臣子已经没资格在皇权面前站立,而是奴才了。
严嵩,徐阶这样实际上是「三公」级别的大臣,一倒台,地方县官就跟着进行清算,这在「东汉,魏晋」的时代中是难以想像的。
同理,宣冲前世「知识垄断」「学阀们你奈我何」也是这样。
知识垄断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治理体系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结构。
…世家们根本在于知识传播路径的控制…
不能用明清时官场价值观,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价值观。明清时期官僚是体制内有编制的公务员,而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与之相比就是「民企」,民企看起来待遇好福利大,但是压力大,且上官可以不讲规矩下达各种任务,且工作指标随意变动。
朝廷现在被速旺把持,就是这个样子。落在他手中的「意气风发少年贤才「会变成被榨乾用途的「社畜」,脏活累活黑锅都背上。一点好处落不着,最后到了三十五岁被榨乾后一脚踢开。
被徵辟者的贤名没了,在朝堂沾染一身骚,回到乡里郁郁而终。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运,运去英雄不自由」,那些地方世家可都是学风水和玄学的,能算得出自己去了爻都,并没有好运,留在家乡反倒是能细水长流。
宣冲的社会科学理解:这里的「运」,指的是做事时「能借的力」。
那些贤才们自少年起,就在地方上远近闻名。他们是真的出生就才能非凡吗?只是家族为他们打造了人设和信誉,并且教导了他们如何处理乡里人际关系。
这就是「运」,在这样的「运」加持下,贤才自幼开始做事,评定邻里相争,谁善谁恶。裁断乡间各村对公共湖泊和山岭取用的度量。地方上民众的交口称赞,所以是贤。
这相当于后世地方法官和的媒体乾的活。这些工作重点在于要乾的「各方没有争议」才能称得上贤。如果是朝廷强行差的官在这方面乾的地方上沸反盈天。那就是暴政了。
对于贤才们来说被徵辟入京,地方上积累都没了,会变得与常人无异;而自己所携带的在乡里的人际资本,则是会被朝廷快速消耗殆尽。用于徵召地方资源。
对此宣冲暗戳戳自我吐槽:除非是自带系统外挂,才能自信自己是金子,走到哪儿都发光。否则的话,呵呵,前世自己还年轻时,多少能干的老哥们,一开始都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