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调配得当时,爻都中传来动静:朝中传来旨意,问罪藩镇们的此战失当。
爻都中传来这个讯息非常古怪,以至于戍帝一行人连忙离开了,没有让藩镇们护送。
刚刚经历过沙场的戍帝心力交瘁,显然是在强撑着病体。
尤其是戍帝听到爻都那边,周王身边人在爻都内兴风作浪的时候,则更是一团火冒了出来。
当戍帝听到自己身边内臣劝解自己去罗州的时候,他当即神经质地把这个内臣给打死,然后独自看着山河社稷图。
戍帝思索了一下后,还是做出判断颁布了旨意。先是让浱州方向的武撼峦带着军士来勤王保驾。而另一道旨意发往爻都,抢先一步嘉奖东市军。
放在几年前,他是不会下达这样命令的,武家不值得他拉拢,而是要打压控制。
武家在浱州盘踞,过于尾大不掉。
但现在局势突然变了,朝堂内有远比武家更大的威胁出现了。
现在尾大不掉的武家就变成了可以平衡的筹码。
戍帝深刻知道:现如今这个失控局面上,曾作为人质留在爻都的武飞是自己在这两年内极少数直接提拔上来的有用之才,他恰恰可以作为自己的抓手。
注:君王在危机情况下是可以和地方派交易,但君王只能和一个地方派交易。君王在不准备同地方派交易时,就需要压制过于强势的地方派。所以由防范转为倚重,这并不矛盾。清末慈禧和李糊裱匠就是这样的了关系。
武撼峦原本要让朝廷防备的实力,恰恰成为了让戍帝眼下能够安心交易的保障。
如果他去罗州就说不准了,当地的诸多世家可是贴近周王府内幕僚的,戍帝觉得自己去那儿,保不准会突然病逝!
几年前,武撼峦对周王的靠拢,只是热脸贴冷屁股。并且在周王身边是被世家势力们埋汰。
作为上一任宫廷斗争的胜利者,戍帝对权力相当敏感。如果不是现在军事上失利,导致相关连锁反应,朝中的那些野心家们根本没机会蹦躂。
…去爻都的旨意要比去浱州的快…
10月28日,炽热阳光撒在了爻都,在庭议后,城中各个权贵人家在相互走动,显然山雨欲来了。
虽然朝堂上诸多大人们在讨论渤地「诸事」时,都是一言带过。
但现在,在渤地功勋卓着的东市军,却是被各方势力此时暗暗地记住了。
由于周王身边党阀这几日在朝堂上过于躁动,那些稳重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