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那晚朕曾问你,若想让大承恢复太祖在时的荣光,该如何做,你可记得你的回答?”
\n
苏锦拱手道,“臣回,国为房,明君良臣为栋梁,黎民百姓则是基石,若想强国,需着重民生,民强、则国强。”
\n
叶砚书勾嘴一笑,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点着,“现如今,你可还这么认为?你可知朕出宫行至此地,路上耳闻谩骂诋毁你的,就是你口中的黎民百姓。”
\n
“百姓多愚昧,一有人挑拨便会跟风而动,所以,需要广开民智,开民智,亦是民生之一。”苏锦语气肯定,叶砚书满意一笑接着问道。
\n
“朕又问你,民强兵弱,当有一天,百姓举旗造反,又该如何?”
\n
对于这样的问话,苏锦早就回答过了,所以现在说起来依旧是那个答案,“需改革现今军功制度,战场上,拼杀攻城不论身份,论功行赏却分贵贱。”
\n
“若平民也能有出头日,不在畏惧当兵,自然不会出现民强兵弱的事情。”
\n
不错,大承如今有名有姓的将军皆是世家贵族出身,平民百姓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都得算到上头的将军身上。
\n
“你可知想要改掉这个规则,难度有多大?”
\n
苏锦抬头看他,“陛下亲政两年便推出科举制,一举改掉长达百年的世家举荐制度,此项能成,军功改革亦能成。”
\n
叶砚书......
\n
虽然他很喜欢苏锦夸他,但......他当初推行科举制,可是用手上的兵权作为交换,才让武将方全力支持他的。
\n
他六岁登基,期间的十四年都是由内阁首辅柴政与兵马大元帅耿狄一同辅政。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