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京城,秋老虎的獠牙仍未收起,正午的阳光泼在琉璃瓦上,折射出的热浪顺着胡同仄巷漫溢,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光晕。
可这灼人的暑气里,却透着股不同寻常的寒意:
檐角的铜铃无风自动,叮当作响的声浪里裹着细碎的躁动;
茶馆酒肆的喧嚣莫名低了三分,茶客们交头接耳时总忍不住瞟向街头穿藏青制服的身影;
就连皇城根下的老槐树,也似预感到什么,叶尖早早染上焦黄,被风一吹便簌簌坠落,在青石板上积起薄薄一层碎金,像给这座古都铺了层不安的垫层。
温羽凡推行的三项新政,此刻正像三枚浸了油的火药桶,在权贵圈层与江湖暗流里次在灯下泛着冷光;
强制退休的文件刚贴出三日,就有退休老队员的儿子扛着镔铁大锤堵在协会门口,锤柄上缠着的红绸子被汗水浸得发黑;
而查处违规武馆时缴获的假资质印章,此刻正堆满了半间证物室,每个章面的篆字都透着拙劣的模仿,却足以让黑市上的“武徒三阶”证书炒到天价。
最先嗅到血腥味的是盘踞在媒体圈的笔杆子。
周愈民领衔的“文明守护同盟”像一群嗅到腐肉的秃鹫,一夜之间就在《京华时报》《燕京评论》等十余家报刊开辟专栏,白底黑字的版面成了他们的战场。
周愈民亲自操刀的社论《武道改革:披着强国外衣的暴力狂欢》,标题用加粗的楷体排得密不透风,字里行间全是淬了冰的嘲讽。
他从《礼记》里翻出“礼不下庶人”的古训,又引用西哲的“文明进阶论”,将温羽凡比作“用拳头丈量文明的暴君”,连特勤九科的肃清行动都被他曲解成“新军阀清洗异己”,文末那句“今日可废武者特权,明日便敢掀翻龙椅”,更是像根毒刺扎进不少权贵的心里。
晚间的电视访谈节目更是成了唇枪舌剑的擂台。
文史专家们穿着熨帖的中山装,对着镜头痛心疾首:“自古侠以武犯禁,温羽凡此举,是将潘多拉魔盒亲手打开!”
有位研究明清史的老教授,说到激动处竟抖落了袖中的折扇,扇面上“以和为贵”的题字在聚光灯下格外刺眼。
观众席上的掌声稀稀拉拉,前排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却拍得格外用力,他们袖口露出的朱雀局徽章若隐若现。
那是温羽凡安排的舆情监控人员,指尖在平板电脑上飞快滑动,将每个过激论的时间点、措辞甚至微表情都记录在案,屏幕上跳动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