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切路,位于新加坡的加东地区,原本是土生华人与新客华人聚居区。
\n
如切路得名于南洋富商周如切。
\n
这位靠在东海岸种植椰子与豆蔻的勤勉者,发家致富后,同意了政府的请求,允许政府开辟一条横贯自己种植园的马路,联通海岸港口与海岛的中心城区。
\n
这里更闻名遐迩的特色,是娘惹文化街区。
\n
在遥远的中国明代,第三任统治者朱棣,派遣他的亲信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往南、往西,探索中华帝国以外的广阔世界。
\n
郑和的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在各个海岛都留下了男性水手与侍卫,以及一些男性商贾。
\n
这些男人,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而是与当地的马来族女子通婚,繁衍后代。
\n
这样的融合,一直持续到清代。
\n
跨国、跨种族的婚姻里,夫妻俩生下的儿子,叫“岜岜”,女儿叫“娘惹”。
\n
由于父系是中国人,身为混血儿的岜岜与娘惹,都被称作“土生华人”,与近代来南洋做买卖而留下的新客华人,进行了区分。
\n
土生华人在南洋,始终是最亮眼的存在。
\n
他们做生意,他们从政,他们保卫自己的家园。
\n
他们的饮食、服饰、习俗与居住的排屋,都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n
“艾达,这些屋子,我在外祖父的相册上见过!”
\n
与如切路交叉的坤成路上,周永泰指着一排色彩斑澜胜过热带花卉的二层楼房。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