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由此,说到有一些官儿,朝廷不管下达什么政令,他总有多多理由,多多困难,觉得满朝文武皆不如你一人聪明,觉得所有事情都有不可做之理由,甚至为此想出了很多坑蒙拐骗之道,瞒上不瞒下,并为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会做官,且暗暗嘲笑一些真正去执行政令的“老实人”……
但愈是这种人,嘴上的忠字嚷嚷得越响,嚷嚷得花团锦簇,嚷嚷得涕泗横流,一旦旁人升迁,就觉得世道不公,觉得旁人定有门路,觉得全天下官员皆不如你一人之忠,却为何偏你不得升迁……
孰不知,嘴忠不配称之为忠,你糊弄了自己,甚至短暂地糊弄了上峰,可唯独糊弄不了黎民百姓,百姓的日子,百姓的饭桌,就能看出你的政绩,丁点掺不得假。
这篇文章,看起来仍旧是走“青城先生”俚俗接地气的风格,与裹脚也没什么关系,不过,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放出去,会比专写这一桩事情更有用。
毕竟,这种事情,蹦跶地最厉害的是什么人?
未入仕的读书人。
不是读书人的,说就说了,不会写文章,流传不出来,影响不大。
而入了仕的人,拥有的多了,说话自然会谨慎。
只有尚未被生活捶打过的中二少年,敢于“仗义执言”。
而读书人,谁身边没有几个嘴学派?
说不定他自己就是嘴学派,所以不管是自知还是不自知的,以此入手,就能够很方便地把这一部分人争取过来。
盛明麟写完搁了笔,自己看了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