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颤丝辨鱼#。
\n
话题下是一个令人沉浸的小故事——
\n
三千年前,古钓者没有精巧的渔具,他们把削尖的木钩系在麻线上,再缠在芦苇竿上进行垂钓。
\n
有个叫阿渔的年轻人,总是比旁人钓得少,不是钩被鱼啄烂,就是提竿时,鱼早已没了踪影。
\n
那日,阿渔蹲在江滩,木钩挂着块蛙肉沉进水里,芦苇竿斜靠在膝盖上,指尖松松攥着麻线。
\n
江风扫过,线梢跟着晃。
\n
忽然,指尖的麻线轻轻跳了下,不是风刮的那种晃,是很脆的一下,像有东西用牙碰了碰。
\n
阿渔犹豫着,想起往日总等水面冒泡才提竿,可往往那时钩上早就空了。
\n
他没动,只把手指收紧了些。
\n
片刻后,麻线又颤了,这次是连串的、细碎的抖,像有东西在试探着啄。
\n
他屏住气,忽然感觉到线被往下扯了一下,那颤动里多了股实在的力道。
\n
这时,他猛地扬竿,芦苇竿弯成个弓,水下传来沉甸甸的拽劲。
\n
一条银闪闪的鱼被拖上岸。
\n
木钩正钩在它下唇上,蛙肉还剩小半块。
\n
阿渔盯着鱼看了半晌,又摸了摸手里的麻线。
\n
方才的几下颤,比水面的动静早多了,鱼刚碰饵时线就颤,等它把钩吞进嘴,颤里才带上拉力。
\n
接下来几日,他专盯着线的动静。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