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怀棋手里还抓着粮食,民以食为天,“这是功劳,功劳。”
杨家对外十分团结,春晓的计划并没有瞒着三支的长辈,杨家三支忐忑产量,现在都难掩激动的情绪。
杨家田地最了解的是杨老大,春晓不放心再次交代,“大伯,一会别紧张,这片地是你伺候的,你大大方方的讲就行。”
杨老大因为激动声音都发抖,“我能行吗?”
杨老头狠敲大儿子头,“你个窝囊样,你要是出纰漏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杨老大,“”
他就不信一会老爷子不害怕!
事实证明,杨老头面对府衙官员也是硬撑,说话都有些磕巴。
春晓没想到曹监军竟然与姜知府一起前来,杨老二凑到闺女耳边,“路上碰巧遇见,曹监军就跟了过来。”
知府带了许多官兵和衙役,对小边村的百姓清场,只剩下杨家的族人。
姜知府挨个试改良的农具,“改良后更便捷有效,谁有如此巧思?”
春晓一步上前见礼,“小女子喜欢读杂书,为了方便农桑就试着做些改良,没想到竟然效果不错,小女子也很意外。”
说着将早已准备好的图纸递给姜知府,图纸上有新旧农具的对比,更是将改进的数据标记清楚。
姜知府接过图纸飞快浏览一遍,并没有将图纸还回去,“杨姑娘的数算不错?”
春晓一点不露怯,笑容大方,“小女子受到外公田德志的教导,在数算上颇有天赋,只是小女子为女儿身不能科举,只能从小道上发挥所长。”
姜知府恍然大悟,“原来是田先生的外孙女,你能有如此学识的确不错,哈哈,你这可不是小道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春晓这才露出不好意思,微微低头,“小女子也没想到会得到大人的看重,小女子初衷只是想农桑便利,还是大人慧眼识珠才没让农具蒙尘,真正利国利民的是大人才对。”
杨老头,“!!”
杨老大,“”
他怎么就没长小侄女的脑子和嘴?
杨怀棋等族人,“!!”
姜知府被捧的心神舒畅,喜上眉梢,“哈哈,本官做的还不够好,杨姑娘谬赞了。”
春晓抬起头眉眼弯弯,嘴角的小酒窝特别的真诚,“西宁城因为大人才能百姓安泰,小女子说的都是肺腑之。”
曹监军不知什么时候凑到杨悟延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