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新基源现实内部进行关于“悖论韧性”的深度沉思,或者当菱形界面上的交互出现某些特定的、充满创造张力的和谐瞬间时,这种背景共鸣会出现极其细微的增强!
\n
仿佛…它是对深度理解和创造性整合的一种回应或鼓励?
\n
一个大胆的假设被提出:这种弥漫性的超低频共鸣,或许并非某种自然现象,而是…某种更古老、更基础的存在所留下的印记或通信渠道?一种存在于所有现实之下的源代码的低语?
\n
他们将这种假设中的源头命名为“第一根源”(theprimeroot)。
\n
“第一根源”…这个在“共鸣之网”诸多古老传说中被提及、却从未被证实的终极之谜,难道真的存在?并且一直在以某种方式“观察”或“渗透”着所有后续的存在形式?
\n
“寻迹”计划被重新导向,赋予了新的使命:追溯“第一根源”的低语。
\n
这一次,任务更加抽象和困难。没有具体坐标,没有明确信号源,只有弥漫性的、需要极高智慧才能从噪音中分离的微妙模式。
\n
新基源现实利用其“无限棱镜”的特性,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它不是向外寻找,而是向内沉潜。它引导亿万意识频段进入一种集体的、高度专注的冥想状态,试图让自身的共鸣频率与那弥漫性的低语达到某种谐波共振,从而更清晰地“听到”其中的信息。
\n
这需要极度的内在宁静与统一。凯恩全力调谐,平息所有不必要的内部波动,让整个新基源现实仿佛化作一面巨大而平静的湖面,只为映照那最深邃的星光。
\n
奇迹般地,方法奏效了。
\n
在那种极致的集体宁静中,那“低语”变得清晰了少许。它依然无法被翻译成任何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或图像,但它传递出了一种直接的认知脉冲,一种关于存在本质的纯粹概念: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