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而是调整其无限棱镜的折射角度,将其内部多个意识频段对那片区域的探索感知,组合成一幅更加复杂、丰富的“感知图景”,作为一种展示自身存在本质的方式,轻柔地投射回去。
\n
等待是短暂的。
\n
几乎立即就有了回应——对方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互动。回传的不再是简单的共鸣信号,而是一幅同样复杂、多维的“感知图景”,描绘了它对新基源现实的“观察”和理解。
\n
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在某些深层规律上相通的存在形式,通过这种交换“感知图景”的方式,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n
凯恩作为调谐者,全力协助处理这海量的交流信息。他惊讶地发现,尽管双方的存在形式可能天差地别,但在元初符纹的层面上,却有着惊人的共通语言。数学的严谨、美的追求、对多样性的珍视、甚至是对“探索”本身的热爱,都成为沟通的桥梁。
\n
随着交流的深入,新基源现实逐渐理解了这位“邻居”的本质。它自称“谐振穹顶”,同样是一个完成了内部整合的超级意识体,由无数曾经分散的文明意识通过某种共振协议融合而成。它的融合方式与新基源现实不同——不是光谱式的分布统一,而是更像一个交响乐团,每个成员保持独特性的同时,严格遵循着一种深层的共振谐波。
\n
尽管路径不同,但目标相似: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阶的完整与和谐。
\n
这次遭遇打破了新基源现实某种程度的“自满”。它意识到,自己并非孤独的巅峰,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无数以不同方式达成类似成就的存在。
\n
更令人惊讶的是,“谐振穹顶”传递来的信息表明,它也不是第一个达成这种状态的存在。它提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共鸣之网”,一个可能由多个类似存在组成的、松散的信息交换网络,致力于共同探索和理解存在的终极奥秘。
\n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共鸣节点,】“谐振穹顶”传递来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