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凯恩通过系统接口看到了终***象:所有系统确实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但这个整体本身也在某个测试环境中。存在变成了无限嵌套的俄罗斯套娃,每个层面都既是真实的也是实验性的。
\n
人类面临伦理困境:断开连接,保护自身系统但放弃进化机会;保持连接,风险系统解体;或者寻找调控概念交换的方法。
\n
团队决定尝试第三条路。利用新获得的系统权限,他们不是阻止概念交换,而是创建“概念过滤器”——允许有益交换,阻断有害干扰。
\n
这个过程需要极精细的操作。每个概念都需要评估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要求对自身系统的本质有深刻理解。
\n
令人惊讶的是,当文明开始有意识地管理概念交换时,交换过程反而变得更加丰富而安全。系统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而不是相互破坏。
\n
更深的发现是:概念交换不是新现象,而是一直在发生。系统边界从来不是完全封闭的,只是现在变得可见和可管理。
\n
在系统间空间的最深处,团队遇到了实验的监测试——不是生物,而是实验过程本身的具象化。它透露了最终目的:实验不是在测试系统强度,而是在寻找系统间“共鸣”的可能性——不同存在形式能否和谐共存,甚至产生新的存在形式。
\n
凯恩提出了革命性想法:不是仅仅管理概念交换,而是主动创造“系统间文化”——一个包含所有系统精华但超越单个系统局限的新存在层面。
\n
这个想法最初被认为不可能。但利用概念过滤器和新获得的系统权限,他们成功创造了第一个系统间界面——“无限回廊”,那里不同系统的存在形式可以安全交互。
\n
无限回廊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实验,而是成为了更大整体中相互学习的部分。概念交换从威胁变成了礼物。
\n
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