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虽同出一脉,但ak47枪用钢材精良,枪体轻,连续射击枪管不易发红,且不易生锈。同时制造工艺优良,公差小,射击精度高;56式则枪用钢材差,抗锈蚀性能差,特别是在越南战场那种高温高湿环境下,如不及时擦拭,很快就会生锈,严重的甚至拉不动枪机。而且56式枪体较重,耐高温性能较差,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烫,弹头初速变低,准确性明显下降。因为自动火力不足,实战中,往往要依靠56式轻机枪对越军进行火力压制,可以说,56式轻机枪是79之战中的功臣。然而56式轻机枪也有其缺陷,如供弹方式比较落后,容易出现卡弹,精度一般,弹着散布较大且只能连发,枪机的动作不可靠,容易受泥沙和缺油生锈影响等等。因为56式枪用钢差,训炼和实战后都会出现各种磕碰过后的坑坑洼洼,因而缩短了枪的使用寿命。
实战中,越军有一种武器对我军威胁很大,就是苏制14.5毫米高射机枪,构造简单,重量轻,拆卸移动方便,采用坐射方式,用脚踏击发,瞄准装置先进,配用的是一种高平射合一的光学瞄准镜,有放大望远功能,具有瞄准快捷的特点。这种机枪很适于伴随步兵在山岳丛林地带机动作战,射程远,火力凶猛,子弹口径大,一旦击中甚至可以将人拦腰打断,对我步兵杀伤很大。
我军的步兵伴随火力一般是53式和57式7.62毫米重机枪、58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69式4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53式和67式82毫米迫击炮、71式100毫米迫击炮等。在沿公路向前冲击时,我军通常以高射机枪和重机枪远距离压制敌人,以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和迫击炮敲掉敌人火力点配合步兵作战。遗憾的是,我军当时使用的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需要汽车牵引,离不开公路,难以对山地丛林中战斗的步兵进行火力支援。而且瞄准装具更新慢,大多还是老式的机械瞄准具,相比越军的光学瞄准具差了一代。因为越军的高射机枪打得远,我军的4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和重机枪都很难打到对方,只能用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来压制。而82迫和100迫比较重,需要人力和骡马运输,这样一旦在山路隘口突然遭遇,我军就很吃亏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