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妮子做一件。”
人家许淮宁搭上工夫搭上线,手工费是一分没收,刘卫红总觉得欠许淮宁人情,这有机会了,可得替她好好宣传宣传。
“好看吧?我也一眼就看中了,比大楼上卖的不差,是淮宁帮着做的。”
那个军嫂还不太相信,“陆营长家的?她会做衣服?”
刘卫红的大嗓门,“我骗你干什么?都处了多少年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行行行,别急嘛,我信还不行啊?”
许淮宁经过这里,就让刘卫红喊住了,“弟妹,回来了?”
“嗯,回来了,嫂子,都吃饭了吗?”
旁边人搭话,“没呢,男人们没回来,不着急。淮宁,听说你会做衣裳啊?”
许淮宁点头应道:“会一点,青青身上穿的就是我做的。”
那个军嫂彻底信服了,“弟妹,这快过年了,能不能给俺闺女也做件褂子?”
“可以啊,不过我要用线也要费时间,每件收费二块五。嫂子要是不嫌贵的话,就把布料送到我家。”
许淮宁说完就走了,她不管别人怎么想,义务劳动她是不会干的。
路上又遇见了收发员,交给许淮宁一封信,她看了看地址,当场宕机。
怪她。
是报社的回信,这么一来瞒不住了,她当时应该改成问舟的地址才对。
许淮宁打开门,赶紧拆信,手也有点抖,紧张的。
散文缺乏新意,拒了;
诗歌倒是采用了,发表在第1832期第四版,随信还寄回来一张报纸。
主编还邀请许淮宁参加征文,征文题目叫:改革开放新风貌,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许淮宁有兴趣。
还有一张汇款单,稿费真的不多,不足十块钱。
不管怎么说,也是许淮宁重生后赚到的第一桶金。
把信放下,许淮宁挽起袖子开始做饭。
她想小小的庆祝一下,就多做了一个菜,还找出来一瓶饮料。
殊不知,关于她做衣服要收手工费的事,正闹的沸沸扬扬。
挑事的是王丽。
“要我说都在一个家属院住着,男人都是战友,要什么钱呀?真是掉进钱眼里了,没素质。”
这句话真是说到某些人心坎里了,很多军嫂没工作,都是靠男人的工资,真的不禁花。
当然,也有人觉得王丽说的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