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过来。
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着。
宋振国虽然落难,但至交好友也不少,选择青禾村作为插队地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来青禾村是沪市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坐车也就不到2个小时的路程,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收到消息;
二来青禾村地理位置优越,不但背靠绵延百里的苍梧山,村东边是青河绕村,青河分出一条小支流穿村而过,物产资源丰富,比去其他穷山僻壤插队状况会好很多。
对宋振国来说,青禾村既是避风港,也是他重新扎根的希望之地。
叶西西跟随宋砚洲踩着发烫的土路走了约十几分钟,远远望见几座连绵蜿蜒的大山山脚下,白墙灰瓦的小土房静卧其中,没有院墙,仅用由稀疏竹子搭建的篱笆围着。
篱笆上垂落的野藤在风里晃荡,倒像是谁家晾着的破渔网。
微风阵阵吹来,叶西西这才感觉舟车劳顿的疲累消散了些,胃里终于舒服了些。
几缕炊烟从茅草屋顶飘出来,在暖融融的夕阳里扭成弯曲的细线。
到了小院门口,宋砚洲推开斑驳的木门,门吱呀一声晃了晃,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路过一口水井,井口的青苔在暮色里像一层毛茸茸的绿毯。
井边两棵老龙眼树歪斜的枝丫横斜在空中,投下细碎的阴影,随着晚风在地上摇晃。
一簇簇、一串串淡黄色的花朵,犹如繁星般挂满了枝头,又像是给龙眼树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华丽披风,一股淡淡的、甜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三间土房呈“一”字形排列在院子的北侧,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
东耳房是叶西西和宋砚洲的房间,西耳房被用木板隔开,分别住着宋父宋母和宋晓芸。
堂屋的门是木质的,已经有些褪色,门楣上挂着一块红布,随风飘动。
堂屋内摆放着几张简单的木制桌椅,木桌上摆着掺了红薯的糙米饭和一碟腌萝卜、一小碟霉豆腐。
宋振国吧嗒着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周淑兰正用筷子从一个陈旧的瓦罐里夹毛豆腐放到小瓷碟上。
见到宋砚洲和叶西西两人先后从院子外面走近来,宋振国抬眼看了一眼,等两人来到面前时,才出声问了句:“回来了?”
宋砚洲在条凳上坐下,“嗯,回来了。”
叶西西垂在身侧的手指紧紧攥住衣角,掌心沁出的汗洇湿了粗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