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同察支用丶分润其利。」
「盖以此法,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还于民』之效。」
「民出其财,非若加赋之苛;官成其利,可化钢铁之滞;商得其便,岁省转运之靡。」
苏泽写完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送到内阁,张居正对发行铁路公股表示反对,认为公股发行会削弱户部权威。
户部官员也对此表示反对,上疏:「发行公股,名为发债,实为加赋,此例不可开。
但是皇帝却对公股募资建造铁路很有兴趣,通过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1540。】
等等,竟然通过了?
但是苏泽却没有上疏。
这麽一想,还是户部的反对其实也有道理。
苏泽是穿越者,他自然知道铁路的好处,也很清楚房山铁路是能收回投资的。
但是自己知道,不代表别人就知道。
苏泽想到前世的债务问题,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京师发债修造铁路成功,一些地方官府会不会也发债?
这也不是苏泽多想,而本来就是这样的。
大明官场,土木基建也是升迁的重要指标。
大明官场就有一个升迁的快车道,九边的兵备道。
这个职位是专门为地方官员升迁准备的,兵备道是军政一把抓的职位,九边兵备道上任以后,一般就会修造城墙营寨。
修完以后,就能成为政绩,然后火速升迁。
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防却轻视练兵的原因。
营寨城墙,这是实打实的政绩,但是练兵的政绩不好判断,而一旦作战失利,还会追究兵备道的责任。
作为地方官员,会怎麽选就理所当然了。
以往大明的官员财政吃紧,没有折腾的机会,如果有了发债这条路,还不知道要怎麽盲目建设呢。
说不定内陆地区的城墙都要发债修起来。
而且正如户部所反对的那样,公股在京师地区自然有富户认购,三百份铁路公股在京师根本不算什麽。
而且苏泽也害怕出现摊派,所以规定认购金额是一百银元起,主打就是一个不坑穷人。
但如果其他官府发债,那就可能是强行摊派给百姓的加税。
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