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甚至50万立方米……”
“好,领导的格局就是大,简直如醍醐灌顶,我们一定重新调整规划。”江大路脸放红光,眼神灼灼。
“领导们放心,回国后,我市一定集中全力支持和抓好这个项目,一定要把这个园区,建成中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木材初加工和集散基地,绝不辜负你们的厚望。”
赵旻眉头皱了皱,给费威发了个微信:这扯不扯,看来我们要逼上梁山了!唉,自找苦吃啊!一个掩嘴窃笑的表情,一个流泪的表情。
费威也给赵旻回復了一个掩嘴窃笑的表情,並附言:流血流汗不流泪。
调研组对加工园区给予了充分肯定,费威和赵旻备受鼓舞。
费威並没有隨调研组回国,而是留在乌苏市,与赵旻研究了一个晚上。
最后,他们决定扩大园区面积,將河东的几十万平方米土地,纳入园区规划,並由赵旻向俄方申请、补办土地使用手续。
然后费威回国,督促旅游鞋厂和拖鞋厂的投资进度,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赵旻深知,要想加快境外园区的基建速度,单靠“金禾”集团工程部所属单位施工,已远不能满足需要了。
於是她与李贵和冯明商议,冯明立即回国,从国內招募一支新的施工队伍,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个人正商议得尽兴时,基里亚敲门进来,“赵经理,外面来了一个人,要求见你。”
赵旻问:“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人?”
基里亚说:“是中国人,50来岁,禿顶,他说是你的原同事。”
“我的原同事,又是禿顶,跑到俄罗斯来找我,是谁呢?”赵旻自言自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