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只会是‘获取更多太阳能’?”提护法很快基于演化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百年前,也有人这么说过。”向山叹息,“这一点其实很好回答——选择压力不止来自于星球环境。物种之间的竞争,同样可以构成选择压,促使生物演化。生产者极大繁盛,那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也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的赛道如此拥挤,消费者的生态位竞争压力极低,生物就会自发寻找出路。”
“消费者之间也会彼此竞争,物种内部也会竞争。”
“真正可能导致‘我们’与‘奥洛伦生物’行为上出现差异的地方,或许会在更底层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早期真核生物,可能是分解有机物的化能异养型生物,也有可能是混合营养型。而奥洛伦送到地球的遗传代码,所还原出的运动机制,却包含了地球所不存在的‘电磁自养型’酶系统。”
“奥洛伦文明认为,这是它们的核心特征吗?它们一直演化成高等生物,都没有失去‘电磁自养’的潜力吗?”
“在地球,生命的奇迹只发生过一次。延续成万千生灵的那一次奇迹,一开始就是‘异养型’,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从未获得叶绿体的后鞭毛生物——我们动物、或者领鞭毛虫,从未获得过叶绿体,从来没有自养的机会。”
“而奥洛伦,每一个生物都具备电磁自养的机能,至少是潜力。他们星球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是一个电磁自养型的细胞。
他们星球的磁场可能相当活跃,又或者更高温度、高含水量带来的更加激烈运动的大气,含水风暴的摩擦带来众多的雷霆。对于奥洛伦的生物来说,‘电磁力’一直是可能轻易获得的能量补充——丢失了相关遗传片段的生物,一定会出现竞争劣势,会被自然淘汰。一直到发展出高等文明为止,他们都没有退化掉这份能力。”
“而能量获取的难度与稳定性,是塑造自养型与异养型生物免疫策略差异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在地球,作为生产者的主流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稳定但低效地获得的能量。异养生物获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