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安抚先天本能、解决灵魂-躯壳冲突的技术手段,对比三百年前,基本毫无进步。这二百多年里,没有人有闲工夫研究这个。
三百年前的药剂,三百年前的义体协议
向山为首的“功能派”成员,自然也就成为了早期侠客。他们在仇恨、怒火以及义愤之中,变得更加激进。
外功在这段狂飙突进的岁月之中成熟。
内功则在这段时间里正式成立。
整个武道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在战争的状态下,武学的开拓者们不再谨小慎微,不再恪守实验室伦理。
但是,“战争状态”是一种“常态”吗?
转化到演化史的话,“大灭绝时的环境”,就是地球的常规环境吗?
不是吧?
许多具备演化潜力的演化分支,就是因为环境剧变而灭绝。
而人类也确实失去了“稳妥的道路”。
祝心雨那一辈人——拓世者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久太久。他们的思维方式被自己的经验所影响。
祝心雨现在在做的事情,更是朝着自毁一路冲刺。
将语言模型内化为语言机能,将检索爬虫内化为记忆机能,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着绝大多数记忆,社会关系靠着远程的人格覆面终端构建……
假设,心智的模块性确实成立,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每一个模块替换成“包含原有模块全部功能,同时具备更强功能”的强化模块,继而构成一个“强化的心智”?
祝心雨基于心智的模块化学说,在赛博空间里“组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