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伊始,正是七十年代中期。每天早晨正式上课之前,姚永忠都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背诵“老三篇”。响亮稚嫩的读书声,仿佛钢琴里奏出的许多美妙音符,从教室飞出,迴荡在校园上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姚永忠虽然还不能明白伟人表达的意思,但是可以完整地背下来,这几篇文章也成为那帮孩子经典的语文启蒙教材。在校园琅琅读书声中,姚永忠和班里一些表现优秀的同学率先入队,戴上了鲜艷的红领巾。
t山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工作又紧张起来,课堂上老师们向学生传授简单的抗震知识,县里也经常开展一些演练活动。
一个艷阳高照的上午,姚永忠正和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课。忽然,一道悽厉的警报声响彻校园上空,打破了学校惯有的寧静。
“地震啦!”在稍显迟疑的判断中,姚永忠跟隨老师、同学衝出了教室。这时,整个校园已经乱成一锅粥,到处站满惊魂未定的学生。
一阵恐慌之后,老师们互相查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得知不是县里拉地震警报,而是一名高年级学生用捲起的课本吹出喇叭声、搞出一场恶做剧时,气得校长嘴哆嗦著大吼:“一定要严肃处理!”
当天,那名学生就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低头作了深刻检查,成了名震一时的反面典型。
那是不平凡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九月,由於防震需要,老师安排学生们把桌椅搬到操场上,在室外上课。
九號下午快放学时,广播喇叭传来了低沉的哀乐声,知名播音员一遍又一遍播发著伟人逝世的讣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