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用勺子挖一些放到鏊子上面,然后用一种竹子做的宝剑形状的刮刀,快速地刮成像纸一般薄的圆饼,熟了揭下来就可以吃了。
赵秀云贤惠能干,是烙煎饼的一把好手,常常在烟燻火燎的锅屋里,烙出一摞摞又香又薄的煎饼,可以供一家人吃好多天。
没过几天,姚永忠就和前后邻居家的小伙伴混熟了。这十几个男孩、女孩年龄相仿,都还没到入学的年龄。他们经常偷爬到粮仓里玩藏猫猫的游戏,满院子疯跑玩闹,上演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
转眼到了小学入学的时候,当时报名,老师要面试问一下情况,不满七周岁的孩子不让上。几个玩伴都普遍大一岁,上一年级根本没问题。姚永忠不到六岁半,却很聪颖,从一数到一百难不住他,老想和同伴一起上学。
父母担心报名时,过不了老师这一关,就教他:“永忠,老师问你几岁的时候,一定要说自己七岁,要不然,你今年就上不了学啦。”“好”。
到了老师面试的时候,让数数,姚永忠一遍通过,老师又问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姚永忠。”
“你今年几岁了?”
姚永忠不会撒谎,早把父母的盯嘱忘到脑后,脱口而出:“我今年不到六岁半。”
老师说:“你还不到入学年龄,不能报名上学。”
看到小伙伴们都顺利报上了名,自己却不让上学,他突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跑回了家,讹著爸爸、妈妈要上学。
姚学庭和赵秀云一边安慰著儿子,一边商量找人疏通。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校长,好说歹说让他同意永忠入了学。
东方红小学是当时县城最好的小学,有五个小学年级和两个初中年级。姚永忠的家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上学非常近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