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谢安抬手示意。
宋应老实坐下来,坊主安排的茶也奉上来了,他喝过几口后,总算平复了激动。
明悠这才问道,“是哪两篇呢?”
“纺织和粹精那里,但纺织中,纺车部分我尚不熟悉,只是那生丝方面,家中母亲经营些生丝生意,鄙人是个坐不住的,常往作坊跑,从老人们嘴中总结过一些经验。
哦!鄙人写过册子给母亲的,并非无中生有,今日来见二位,也是因《图鉴》上的防治蚕病法子还不够完善,想多嘴一二,还有一些其他的篇的问题想请教,比如、”
打开话匣后,根本停不下来的宋应,把自己想说的一股脑儿说出来,生怕一停下来就失去再说的机会。
但无论是明悠还是谢安,都听得很认真,等他说完了,还各自就他提的问题,开始和他进行讨论。
宋应也逐渐从最初的局促,演变成侃侃而谈,原来他虽为科举,勉强读着四书五经等,实则喜爱实用的科普杂学,也常常游学于外,但凡见到新奇之物,就会去研究个明白。
明悠心想,他应该就是真正大明历史里的——宋应星,若不是受时代局限,他本该是个创造型的人才,却、
历史上的遗憾,实在太多了……
她有幸来到这个相近的时空,有幸遇到这些惊才绝艳之辈,实在是她的荣幸。
是以,在交谈之末,明悠起身大礼拜下道,“我大明有诸如先生这样的人,合该兴旺长盛!”
宋应被她吓了一跳,“长公主重了重了!鄙人不才、”
“不,您有大才!您不该在南州国子监,该去京城国子监,那里新设了许多新科,医、农、工,您都可去,可为师,亦可与那里的师生互相学习。
您还不知道吧,国子监工科的老师和学生,近来可都参与到工部的造船之中了,日后朝廷会很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明悠想,这才是她穿越过来的意义吧。
再一次!她为谢安能做到的事,能想到的点,而动容。
她给他写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时,真没想到他会就地推进,在国子监多设了科举以外的各科!
是以,在送走宋应后,门扉刚关,明悠就抱住了谢安,“谢安。”
“嗯?”略有惊讶的谢安,抚上明悠的背,“怎么了?”
他怎么听到了一丝沙哑,好像是、哭了?
谢安抚上明悠的脸,没摸到湿意,稍稍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