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硬战一场。
过几天又说,文科报名者将近八万人,只录取九百。还不如理科呢,报名少,录取多。
一时间人心惶惶。
到十月下旬,清楚认识自己基础不行,放弃,不再复习的也大有人在。
不管外界怎么传,杜蘅抓紧时间给红霞填补数学方面的缺漏。
另外,每三天为她专门加堂晚间小课。
全面学苏期间,杜仲明参与翻译过不少苏联教材,杜家藏书丰厚,书籍保管很有一套,杜蘅长到能读会算的年纪,书瞧着还是新的。
苏联人的教科书基本理论的思路格外清晰。
好比维诺格拉托夫《高等数学简明教程》,挑出其中解析几何的部分,弄清楚,再看高中课本,将会简易许多。
杜蘅看过的书全在脑子里,发挥了大用处。
薛老教授赠的书也很好弥补了红霞学习材料上的缺失,又要讲课,又要读书,又要复习,每天只能睡三四小时,即便这样红霞还是精神抖擞,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像燃不尽的火把,充满干劲。
几次在食堂,有想不透的数学难题,杜蘅会马上为她解答。不知不觉,周遭围了一堆人。
渐渐地,知青队伍开始传抄杜蘅手稿。
陈顺又一次领略到小妻子脑力的优越。军马场参加高考的知青们,几乎人手一份传抄来的杜蘅关于几何的讲解。
晚上到家,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