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上岸之后,他的小屁股上忽觉一阵疼痛,恍若是被人打了一下巴掌;那时的王冀,尚是个六七岁的孩童,他左顾右盼的探寻是不是有人打他,却未见此处有别人的影踪。
\n
岁月流转,王冀日渐成长,古塔之畔依旧常见其身影。他酷爱诗词古文,平日里与人言谈,皆用“半文言”;例如,他不会问别人“你们要去哪儿啊?”而是问:“何处去?”是以,友人皆戏称他为穿越时空的古人。王冀犹记,其原创诗词的处女作,正是在这古塔依傍的大运河畔,灵感乍现,应运而生的。
\n
彼时,王冀正读初中,十三四岁的光景。他逃课溜至网吧,或许是dota玩的太过疲惫,便忽生念头,欲至河畔吹风解乏。望着河畔景致与身后塔影,王冀有了诗兴,首次遣词造句,填就了一首七律:
\n
“莫叹江河亘古流,
\n
雅菊一岁一枯荣。
\n
落红难求三两季,
\n
雪中飘叶是余秋。
\n
枝上寻芳终不见,
\n
芙蓉镜里影难留。
\n
六朝王气皆逝矣,
\n
几许唏嘘几许愁。”
\n
彼时,王冀轻声吟诵出自己填写的这首七律;忽然,自燃灯佛塔之畔,一缕清风悠然拂来,似是对这番吟咏给予了无言的赞许。王冀心中暗自得意,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填写诗词,虽笔触尚显稚嫩,却也惊喜地察觉到自己心中潜藏着无尽的诗意。自此,填写诗词便成了他抒发衷曲的绝佳载体。
\n
岁月流转,燃灯佛塔竟成了待开发的景致,塔下的“三教庙”经过一番精心修葺,重焕光彩;塔身更添诸多“夜景照明”,每当暮色四合,灯火阑珊之时,佛塔便笼上一层朦胧的辉晕。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