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键在于凤阳府这个地方非常复杂,在张一川的进攻中,百姓的表现可谓泾渭分明。
凤阳府本地人,守城意志格外坚决,即使城破,也会固执殉国,体现出大明龙兴之地的坚韧。
而凤阳府的外地人,则攻城意志坚决,对张一川这个外来户十分欢迎,几乎每到一处,便会群起响应。
这是因为当年作为龙兴之地,明太祖建设家乡,将小小的临濠府钟离县,以人力强行建设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凤阳府。
在这过程中,本地居民得了免除赋税的实惠、当年的二十户邻居更是成为世代无忧的陵户,但同时也迁来江浙百姓三十万。
太祖皇帝强行将凤阳府拔高到不属于它的位置,自然盛极而衰。
突如其来的大量人口,在凤阳府到处开垦土地,使原本只有十三万人的凤阳府,开垦出四十万顷土地。
因此明中期以后,凤阳山林光秃秃,河道混乱,再加上黄河捣乱,灾难成为家常便饭。
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明初移民的后代,四处流动乞讨,自然成为各种会道门争取的目标。
这也使凤阳人分出了泾渭分明的两派,要么极度拥护大明,要么反心如火,一点就着。
张一川刚经历数万大军的崩溃,如今指挥这些散兵游勇,如臂使指,在土山轻易看出城池布防,随即命部下将军中几门大炮挪到防守松懈的南门,轰击城垛。
负责守卫南门的人叫史士林,补了倪可大的教谕之职,在张一川的猛攻下丧失斗志,趁夜晚缒城逃跑,失去指挥的南城墙随即告破。
县丞张有俊、训导何炳若、乡官戴廷对、田既庭,举人王毓贞、张灿恒,在守城中战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