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听到这里,若凤插话说道:“李书记,我们‘天凤’公司目前采取的经营模式,不是正在改变这一现状吗?”
“是。但由于‘天凤’公司资金、技术、影响力有限,所以改变这一现状的进程太过缓慢,而且改变的范围也仅限于你们仲景村周围。”李颉打开杯盖,喝了一口开水,望着若凤继续侃侃语道,“而土地‘三权分置’,首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连片种植连片开发;其次通过农开公司投资,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提升了地力;最后通过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就是吸引了农业之外的科技、资本、人才汇集进入农业。这样几步下来,是不是大大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不是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潜能?”
张天远和若凤都是明白人,平日多曾读书看报,对于国家的土地政策也偶有思索,此刻听李颉条分缕析,语语有理,不觉心悦诚服。李颉伸手拢了一下额前头发,确保“地方”继续保护“中央”之后说道:“按照齐书记的设计,‘三权分置’改革目前在你们仲景村不过只是试点,一旦探索成功,下步还将在整个水源镇、整个禾襄市推广呢!”
“李书记,听了你的一席话,我可真是茅塞顿开。我们‘天凤’公司是托了国家政策的福,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眼下既然上面有了新的政策新的举措,‘天凤’决不会拖党委政府的后腿。请你放心,我们这就回村去找赵夏莲,主动交出土地,好让她在村里推行‘三权分置’,让李进前在村里建立酒黍种植基地!”张天远望了若凤一眼,起身说道。
李颉摆了摆手:“天远,这你又错了!”
“怎么,紧跟政策也不对吗?”张天远有些不解的望着李颉。
李颉举杯喝了口水,略一思索后侃侃语道:“天远,我们共产党人做每一件事,正确与否,成功与否,最终都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我刚才只是从理论角度来分析阐述‘三权分置’的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三权分置’还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所以你们‘天凤’公司该怎么做就依旧怎么做,就让赵夏莲去宣传去发动吧:如果群众都站在‘天凤’公司一边,集体反对‘三权分置’,那就说明时机尚不成熟,试点工作便应完全停止下来;如果群众都站在‘天凤’公司对立面,集体支持‘三权分置’,那就说明时机已经成熟,试点工作便可大力推进下去了。——这不单是我的意见,更是市委齐书记的意见!”
“哦,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