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n
“他最后是怎么离开的?”沈砚秋追问。手稿的最后几页被虫蛀得厉害,只剩下“雾起,井鸣,人去”几个模糊的字。
\n
老杨头的笑容僵在脸上。他突然转身往村子方向走,拐杖敲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越来越急,像在驱赶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n
“别问了。”林深拽住沈砚秋的胳膊,他的手心全是冷汗,“村里人说,那口井会记事儿。”
\n
那天傍晚,沈砚秋在西厢房的墙缝里发现了一叠泛黄的电报底稿。最上面那张的日期是1943年8月15日,发报地址是昆明巫家坝机场,收报人栏写着“重庆军统局”。电文只有一句话:“龙井有异动,疑似日军寻宝队。”
\n
而在底稿的背面,祖父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井底月出时,茶树开花。”
\n
夜雨敲打着土坯房的茅草顶,像无数只手指在轻叩。沈砚秋把电报底稿铺在吱呀作响的木桌上,就着煤油灯昏黄的光仔细辨认。祖父的字迹遒劲有力,却在“日军”二字处洇出了墨团,仿佛下笔时极为用力。
\n
“沈记者,喝口茶暖暖。”林深端着个粗陶碗走进来,碗沿还缺了个小口。茶汤呈琥珀色,飘着股淡淡的兰花香。
\n
沈砚秋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壁时,突然想起老杨头下午看她的眼神。那眼神里除了惊讶,似乎还有种难以言喻的警惕,像守护着什么秘密的哨兵。
\n
“这茶是龙井村的特产?”她呷了一口,茶水滑过喉咙时带着微涩的回甘。
\n
“嗯,老茶树的春茶。”林深坐在门槛上,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茶园,“村里的茶树大多有上百年了,最老的那棵在井边,传说是明朝时候种的。”
\n
沈砚秋想起井台边那棵歪脖子茶树,树干粗壮得要两人合抱,枝桠却稀疏得可怜,不像能产多少茶叶的样子。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