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预算表那页,"单台成本大约是进口同类型发动机的60%。"
\n
"生产难度呢?"生产科长老王皱着眉头问。
\n
陈樾早有准备:"我简化了很多加工工艺。比如这个缸体,可以用普通机床加工,不需要进口专用设备。"
\n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最后,赵厂长拍板:"立即组建试制小组!把三号车间腾出来做发动机实验室!"
\n
第二天,兵工厂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忙碌起来。铸造车间开始试制发动机缸体,机加工车间在赶制曲轴,电工组在绕制专用电机...陈樾像个救火队员一样在各个车间之间奔波,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n
"铸造温度再提高20度!"
\n
"这个轴承间隙太大了,重做!"
\n
"喷油嘴的孔径不对,要重新钻孔!"
\n
工人们发现,陈总工不仅懂设计,连铸造、机加工、热处理样样在行。在他的指导下,原本需要半年的样机试制工作,一个月就初见成效。
\n
5月20日,第一台"红星动力1号"终于组装完成。在实验车间的灯光下,这台崭新的发动机泛着金属光泽,红色的五角星标志在缸体上闪闪发光。
\n
"开始测试!"赵厂长一声令下,技术员按下启动按钮。
\n
"轰——"发动机发出一声怒吼,随即转入平稳的运转。排气管喷出淡淡的蓝烟,转速表指针稳稳地停在1500转的位置。
\n
"油压正常!"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