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面团,在案板上揉两下——手掌按下去,面团能慢慢弹回来,这是她的老经验:“面软了炸不脆,硬了嚼不动”。揉好的面团捏成条,用刀在中间划三道小口,指尖捏着条的两端轻轻抻一下,再慢慢放进滚油里——油要烧到七成热,冒青烟却不冒烟,她用长筷子轻轻碰一下油面,筷子尖冒小泡,就知道火候正好。油花“滋滋”响,她用长筷子快速翻两下,油条就鼓了起来,金黄酥脆,油星溅到手上,她只是甩甩手,说“习惯了,不疼”。
\n
给老顾客装油条时,她总多夹半根,动作自然得像给家人添饭:“李叔,您牙口不好,这半根炸得嫩点,中间是空的,好嚼”,说着就用油纸把油条包成三角包,怕油渗出来;“王婶,甜粥少糖,我给您多盛了一勺,里面放了红豆,您爱吃”,粥碗是搪瓷的,边磕了个小口,却是她特意留的,说“这碗保温,粥不容易凉”;刚搬来的年轻租客小张总买蛋饼,她记得“小张:蛋饼不放葱,多刷酱(甜面酱要混点豆瓣酱)”,写在牛皮小本子的第一页,字迹被油浸得有点模糊,却用红笔描了三遍。
\n
乐乐每天早上都会坐在煤炉旁的小凳子上,手里捧着粉色小水壶,脚边放着个铁皮小盒(里面装着他的彩笔和画纸)。张桂英总会先冲半杯温蜂蜜水——蜂蜜是老家亲戚寄的,她舍不得吃,全留给乐乐;水温要刚好,她会先滴两滴在手腕内侧试温,不烫不凉才递给孩子:“慢点喝,润润嗓子,等会儿去幼儿园别咳嗽”。有次乐乐哮喘犯了,抱着胸口咳得直弯腰,小脸憋得通红,她赶紧关了煤炉的风口,抱着孩子蹲在摊旁,一手托着孩子的背,一手喂温水,动作轻得像抱易碎的瓷娃娃。煤炉上的甜粥溢了出来,流到炉身上“滋啦”响,溅起的油星烫了她的手背,她却顾不上擦,直到社区医生骑着电动车赶来,给乐乐喷了药,她才松了口气,后背的围裙都被汗浸湿了,贴在身上凉飕飕的。那天剩下的油条,她全用干净的油纸包好,送给了收废品的大爷:“凉了不好吃,您拿回去当早饭,配点粥,别浪费”,大爷要给钱,她却摆手:“不值钱,您别客气”。
\n
上午10点收摊时,她会推着小车去幼儿园接乐乐,路过便利店时,总会停下来,买一包最便宜的苏打饼干(一块五毛钱,乐乐下午点心不够吃,这个不甜,不刺激嗓子)。我多给她两包,她却摆手,手指捏着饼干袋,指节有点发白:“不用,一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