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其实别管通俗文学还是严肃文学。
\n
在写出来的时候,都是为了吃饭了,为了流行和发行。
\n
但是1979年谁会看报,谁会看那些文绉绉的玩意?
\n
受众是谁?
\n
肯定不是那些苦哈哈的农民和工人。
\n
他们看不懂。
\n
一些伤痕文学,其实本质是文人借文学载体来哭诉自己在这个时代里地位急剧下降。
\n
但是,他们不下降。
\n
对这类人古代就有个名词叫“门阀”,现代有个名词叫“学阀”。
\n
最近被人熟知的是董女士。
\n
不过也不用太过异化伤痕文学,真读过伤痕文学的就知道,大部分出名的作品里面没有写太多“知识分子下放农村吃苦”。
\n
反而恰恰相反,大部分伤痕文学的氛围走向前半段虽然痛的要死,但是后半段大部分转积极向上。
\n
只是一类作品里,总有点拔尖的,也总有点扯淡的。
\n
不能以个体看整体,也不好以整体看个体是不是?
\n
真正制约伤痕文学发展的,让这一类书到了21世纪销声匿迹的,是其自身文学性的缺失。
\n
上不了大台面。
\n
至于说莫言获奖那几本以及余华那几本,说白了根本算不上伤痕文学。
\n
踩个尾巴罢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