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多,抵得上他十来天的工分。
\n
-----------------
\n
一个钟头后,驴车到了公社。
\n
许成军付了车钱,站在路边等去县城的三轮摩托。
\n
车身上刷着“公社-县城1.5元”,比驴车贵七倍,但能省俩钟头。
\n
“许知青?”开车的老张探出头,脸上有块疤,“赵刚托我给你留座,上来吧。”
\n
车斗里已经坐了两个人:一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手里捏着个黑皮包;一个扛着布卷的年轻人,布卷上印着“上海花布”的字样。
\n
“同志这是去县城买布?”许成军坐稳后问年轻人。
\n
“嗯,给俺妹做嫁妆。”年轻人摸了摸布卷,“一尺一块八,还得要布票,这一卷花了俺十尺票,十八块钱。”
\n
干部模样的人插了话:“现在县城啥都得凭票。上个月俺去买自行车,不光要工业券,还得托关系。凤凰牌的,一百八十块,抵得上普通工人三个月工资。”
\n
许成军心里算了笔账:他一个月7块6的补贴,加上工分折算的钱,满打满算不到十五块。
\n
买辆自行车,得不吃不喝攒一年!
\n
三大件真是名不虚传!
\n
三轮摩托突突地跑着。
\n
随着离县里越近,路边的标语也渐渐多了起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n
过了淮河大桥,路边出现了个供销社,门口挂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