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些温暖,是会一代代传下去的,像染坊的方子,像账房的墨香,像此刻账房里亮着的灯。
\n
元启十四年正月十四的夜,染坊的灯亮到天光微熹。苏微给沈砚盖好薄毯时,看见他案头的染谱翻开着,“双梅色”那页的空白处,多了行小字:“色需杂糅方得趣,人需包容方得安。”
\n
字迹仍带着左手的微颤,却比任何时候都笃定。
\n
窗外的“烟霞色”绸缎在晨风中轻轻晃,像片流动的金红。苏微知道,明天的聘书会被郑重地送到陈家,后天的喜宴上会飘着“醉胭脂”的甜香,而南京的染坊,正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等着被春天的雨,润出第一抹新绿。
\n
日子就像这染坊的色,一层层叠着,一味味混着,才熬得出最耐品的暖。
\n
而她和他,就守着这方小小的天地,看聘书染香,看新人成对,看那些年轻的身影,在染缸边、在账房里、在去往远方的路上,慢慢长成自己的模样。
\n
真好。\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