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元启六年春分,苏州城的桃花开得泼泼洒洒,把护城河畔染成一片绯红。苏微站在新铺的青石板路上,看着伙计们将“砚微染坊”的匾额挂上门框。匾额是李木匠亲手刻的,“砚”字稍显拙朴,是沈砚用左手扶着他的手落的笔,“微”字却娟秀挺拔,藏着她针脚般的韧劲。
\n
“周大人说,这铺子选得好,前临大街,后通运河,进货出货都方便。”沈砚站在她身侧,左手搭在腰间的玉带——那是皇上特赐的,却被他换了素面的玉扣,说“配染坊的料子更合适”。他的右手虽仍不灵活,却已能稳稳握住一卷账册,指腹在“苏州”二字上反复摩挲,像是要把这地名刻进心里。
\n
今日是染坊开张的日子,落霞镇的老主顾来了不少。卖菜的王婶拎着篮新摘的荠菜,进门就喊:“苏丫头,你这染坊比落霞镇的气派多了!”李木匠的儿子李栓柱也来了,身后跟着两个学徒,扛着副新做的染架:“爹说这架子得用楠木,防潮。”
\n
苏微笑着招呼众人,眼角瞥见沈明正踮脚帮着招呼客人,小脸上满是认真。这孩子十一岁了,已在府学读了一年,先生说他“文章有骨,字如其人”,只是每次放学,仍要先绕到染坊,帮着数一数新到的染料才肯回家。
\n
傍晚送走最后一波客人,苏微清点账目,指尖划过“净赚五两六钱”的字样,忽然笑出声。沈砚凑过来看,左手搭在她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衫传过来:“比在落霞镇第一个月多赚了三倍。”
\n
“那是沾了你的光。”苏微抽出账本,给他倒了杯新沏的雨前龙井,“周大人特意把织造府的单子分了三成给咱们。”
\n
他却摇头,目光落在柜台后挂着的那匹雨过天青色绸缎上——那是他们来苏州后染的第一匹布,如今被装裱起来,成了染坊的“镇坊之宝”。“是你的方子好。”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就像当年在落霞镇,你总能把最普通的麻布,染出旁人没有的颜色。”
\n
苏微的心轻轻一颤,想起元启三年那个秋天,他站在落霞镇的槐树下,绯色官袍扫过落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