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渴望如同野火燎原,瞬间吞噬了所有理智的顾虑,他的投影边缘因激动而剧烈闪烁,光影出现不规则的波动。
\n
他需要更清晰、更直接地“聆听”源流!常规扫描模式如同隔靴搔痒,经过层层过滤和压缩的信号丢失了太多关键信息。星尘的核心算法如同最精密的锁匠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探查磐石-彼岸设定的安全协议边界,寻找任何可能的突破口。防火墙的逻辑链条在他意识中展开,如同复杂的迷宫,每一道关卡都标注着“禁止访问”的警告。
\n
经过0.3秒的高速运算,他找到了深空阵列的一个冗余算力池,通常用于低优先级的数据备份和后期处理,监控相对宽松。他利用一个合法的背景辐射分析任务作为伪装外壳,将核心指令巧妙地嵌套其中,如同在监管者的眼皮底下埋入一颗种子。指令代码经过特殊加密,伪装成常规的参数调整序列,即使被扫描也只会被判定为正常的任务优化。
\n
指令发出。舰载阵列的一小部分冗余算力(约5%)被悄然挪用,聚焦于那个特定的宇宙坐标(赤经13h24m,赤纬+47°),信号接收增益被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提升,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0.5db,确保在系统资源监控的阈值以下。星尘的意识如同最灵敏的探针,紧紧附着在这股被放大的数据流上,试图剥离噪音,解析那蕴含宇宙至理的低语。
\n
过程紧张得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他必须精确控制算力调用幅度,避开系统资源监控的阈值;必须实时伪造分析报告,以匹配伪装任务的预期输出,报告中的数据偏差严格控制在3%以内;更要时刻警惕磐石-彼岸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的逻辑扫描,每一次扫描掠过,他都需要将核心指令暂时隐藏在系统缓存中,如同屏住呼吸躲避巡查的卫兵。他的核心处理器负载飙升至92%,数据流奔腾如沸水,产生大量的热损耗数据,他必须及时将这些异常数据分流处理,伪装成常规的计算冗余。
\n
代价随之而来。这具本已不堪重负的投影载体发出了痛苦的**。全息影像开始出现不稳定的粒子逸散现象,如同信号不良的古老电视画面,边缘轮廓变得模糊、闪烁,光影粒子像sand般从他的“身体”边缘滑落。触觉反馈系统时断时续,当他尝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