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乐团一样做那麽多动作。
张岱对于古代声乐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而且还多有后世人以讹传讹的谬误,本身并不熟悉乐理。不过作为协律郎,倒也并不需要他深谙音乐,太乐署中自有乐官负责专业的事情,而他只需要负责监督奖罚。
太乐署中伶人也分等级,一般的只是称作音声人丶又或舞郎丶女伎等,资历深丶技艺纯熟的,能够通晓一部或数部大曲演奏的,则被称为太乐供奉,太乐供奉一般就是乐队中的核心成员。
再高一等为太乐助教,已经可以参与到乐队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再是普通的伶人。
太乐助教经数考之后晋升为太乐博士,太乐博士再经数考可授散官,即成为了入品的官员,但是只能在太乐署内任职。
有了散官的太乐博士再经考秩之后,便可升迁为乐正。乐正之上为太乐丞丶太乐丞之上为太乐令。
伶人出身者任职太乐令,便达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除非拥有特殊的机缘,否则很难突破出去获得更高的官职。
张岱他们昨夜造访的那个任智方,便任职右教坊乐正,属于教坊中的高级乐人,但实际上仍然未脱乐籍丶迹同奴婢。
张岱虽然不通乐理,但也有专业人才辅佐,当一曲奏罢,他放下手中的麾旗,自有一名太乐博士入前指出刚才所演奏的错误:「笙手入乐晚三拍,合杀时瑟声乱调……」
凡所被点出的乐人,全都神情忐忑的走出队伍,然后便有一名乐正入前检点是否有遗漏,并将犯错的乐人记录下来,随他们的课业名单一并送上前来。
张岱只需要坐在席中,待到名单送上后,对照一下这些犯错之人学曲的时间丶以及错误的大小,从而做出施以何种惩罚。
惩罚分为加作丶笞丶杖丶除名等等,加作就是增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如果完不成便不准休息。笞杖都是体罚,只是工具不同。除名就是直接剥夺其伶人户籍,发往司农等各处去从事更加卑贱劳累的奴役。
张岱初初主事,倒也不打算给自己塑造一个严酷的形象,见这些伶人们犯的错误都不算大,因此便都只是判处加作一到两次。
那些等待惩罚的犯错伶人们听到这一处罚后,纷纷叩首说道:「多谢张协律宽容体恤,奴等一定加倍用心,来日必得上等,务必早日业成!」
所谓的业成,是指的学难曲五十首任职供奉者为业成,难曲就是比较复杂丶演奏困难的曲目,能够娴熟掌握五十首以上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