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这里一如既往的繁忙,许多办事的官员都在这里等候排队,而张岱来到这里站了不久,便有中书省吏员匆匆行出,将张岱先给引了进去。
这小子几度出入中书省都折腾出不小的动静来,中书省官吏们便也对他留了心。
那些在此等待多时都不得入的各司官员们看到这一幕,都不免有些眼热。可当认出张岱的身份后,却又都纷纷喑声不语。
这是真的比不了,换了其他人出入中书省,无不夹着尾巴老实做人,但凡经历一次张岱在这里经历过的事情,那一辈子的前程可能就交待在这里了,但人家却能次次都毫发无损,享受些许优待自然也是理所当然。
眼下早朝还未结束,所有参加制举考试的考生们都要先在中书省集合,等到圣人忙完政务后再于内殿召见并加以考核。
因此张岱便先被引到了中书省内一间庑舍当中,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房间中还没有人,待其刚刚落座,便又有人被引了进来,张岱抬头望去,发现乃是信安王李禕之子李岘。
「张六郎也应今日制科?」
李岘年纪比张岱大了几岁,见他已经坐在房中,顿时便一脸诧异问道,待见其微笑颔首,才又叹息道:「张六连番应试,犹有馀勇,今日案首想来也是手到擒来。」
张岱倒没有太大的信心,一则制举考试的题目内容太随意,哪怕他爷爷提前给他划定了一个范围,但备考起来难度仍然不低。
二则参加这一科制举的皆是公卿子弟,教育资源自是不必多说,只要稍具天分丶用心于学,水平便应该不会太差,张岱想要压过他们怕也难得很。
两人在这里说着话,又陆续有人被引了进来,有的张岱认识,有的则就没有见过,但是听其各自介绍丶对其家世也都多有耳闻。
诸如年初省试时还折腾了张岱等人一番的吏部侍郎崔沔的侄子崔众甫,还有同为吏部侍郎的齐浣之子,其他人也多是当朝大臣家中子孙。
这些人年纪也多在二十岁左右,大部分还未获荫出仕,也有的已经担任三卫丶估计是嫌宿卫之事太劳累,所以准备参加制举,换个码头上岸。
总得来说,大唐给予高级官员的福利是真不错,这些官员子孙本就享有国学二馆等顶级的教育资源,还有门荫可以获取出身。而就在前年封禅时,诸王公贵族丶在朝高官又都获得加授一子为官的荣宠恩赐。
不过这些人官位高丶俸禄也高,自然也就生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