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听到这少女如此豁达,张岱也拍拍她肩膀以示安慰。古代讯息交流本就不便,亲人失散多年哪那麽容易还能找寻回来,尤其在没有明确指向目标的情况下,此番引至来此,也算是了却这少女心中一份执念。
城外的施粥吸引来了更多的民众,男女老幼足有几千口,看这架势只怕是入夜之后都施粥不完,于是张岱等人便先行入城。
曹州的织坊设置在了城中,单论居住环境可谓诸州最好的了。织坊中收纳了一千五百馀人,皆如李道邃所言乃是曹州境内的织造户。
诸州除了租调等正税之外,每年还要上缴一部分土贡,基本上都是当州的特产。如李道邃所言,齐纨鲁缟便是齐鲁地区的高档丝织品,曹州地处路西,所以也要进献一部分织缟。
这些织物通常不会就市采买,而是由州内组织能工巧匠进行织造进贡,所谓的织造户便是生产此类贡物的人家。
因为人力有限,张岱只安排了黎洸携带一部分财货到曹州来建造织坊,后续也并没有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因此这里的织坊实际上是托管给州府的。
张岱此番到来,发现州府将织坊管理的还不错,织工们生活丶生产都井然有序,帐目也记录的很清楚。显然州府对此也并非敷衍了事,而是真的在用心打理。
「宗之且入此来看,这里收存着织坊设成以来的造物。」
李道邃将张岱带到了织坊的库房,向他展示织工们的劳动成果,首先入眼便是一大幅厚重织物,色彩赤黄明亮,多有蜿蜒纹线,张岱入前一瞧,发现布面上赫然绣着《道德经》的经文!
「这一幅《道德经》被面,宗之可携归洛阳丶进献圣人。另有为惠妃所造《弥勒经》祈福帷帐等张设之物,俱织工们感怀恩典丶虔诚造成,也需借宗之手进呈于上!」
李道邃一边跟张岱介绍着,两眼还晶亮有神丶充满期待。
张岱看到这些精心织造的产品,眉头却微微皱起来。他建造织坊的初衷,是让织工们做工自救丶兼济幼孺,织坊织造生产的布帛都要直接投入到织坊维持日常开支。
结果李道邃这里却网罗一批巧匠丶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无疑是有悖他的初衷。
他倒也理解李道邃的用心,希望通过这种拍马屁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关注,若是令圣怀大悦丶或许就会给曹州调使更多的赈济物资,那要比单纯的织造锦帛维持开支回报大得多。
但怎麽说呢,在河南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