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故不为所喜,诸事进展颇受阻止。」
「与你无关,是源使君自己用政昏庸!」
张岱倒也没有责怪徐申的意思,他对徐申的能力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日前在洛阳徐申曾经提出罢收关市之税以促进商货流通,从而缓解汴州境内的物困,而今源复所执行的却是完全与之相反的大征关市,彼此能投契才怪了。
在州府不肯配合的情况下,徐申仍然将织坊给统筹建起并维持至今,也算是能力不俗了。
一行人向织坊内行去,当然也免不了织工们列队相迎丶叩谢救恤。虽然外界对织坊所知不多,但是进入织坊的这些妇孺们却也实实在在的受到了帮助。
张岱留意到织坊中成年织工的比例很高,而少年孩童数量则就不多,只有两三百人而已,当即便沉声道:「这里幼孺怎麽这麽少?」
他以为徐申是为了保证织工用工效率丶刻意减少收助幼少,这无疑就违背了救助妇孺的本意。
徐申闻言后连忙解释道:「此间收恤之众,多是州府解送过来。州境内大索亡人逃户,民众多困于乡野,能够入此受助者不多。州府解送来多是官奴贱户妇女,丁男则仍留州府役用。如今所收纳的妇孺,都是仆从乡里访得……」
张岱闻言后不免又冷笑一声,他建造织坊本来是为了救济那些受灾情影响丶生产无以为继的百姓,结果需要被救济的百姓被按在乡里不得动弹,州府却将隶属其下丶劳动效率较低的官奴婢甩包袱一样的送过来。
他倒不是不乐意救济这些官奴婢,只是这些人隶属官府管辖,官府也理当负责他们的生计,现在却被打发到这里来,分明是吃大户,在这里吃干抹净后再直接被官府收回,与民间疾苦全无牵扯。
最⊥新⊥小⊥说⊥在⊥⊥⊥首⊥发!
汴州织坊相较郑州那里,房屋建筑和布置格局也差得多,之前的那些妇孺还住在简陋的窝棚里,而近日被解送来的上千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屋舍安置,眼下还只露天席地,也还没来得及被安排上工,因此整座织坊都显得很杂乱。
「新的织坊不要再建了,那些官奴婢通知州府引回。民间收恤的百姓,各自记录她们的乡籍住处,让她们全都归家耕织,每天遣徒入乡早送口粮丶晚收布帛。」
张岱想了想之后便说道,救危济困他自然不会吝啬,但这样摆明被人割肉占便宜,是他不能忍受的。
让织妇各自归家做工,奔走联络丶发放物资虽然有些麻烦,但这行走乡里丶发放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