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在想到刚才此子言行时,他便又按捺下来,没有入前察望。读史明智,而论史则既能考校人的学识,又能考量其才干。
年轻人偶或有什麽标新立异丶故为惊奇之言,但若想俱实言之丶缜密论之,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张氏子年岁仍少,才高未必学深,姚弈等人想来只是为其奇论所吸引丶大惊小怪。
崔沔那里稳坐不动,而张岱则在席中奋笔疾书。在确定了所写的文章之后,他也不再藏拙,争取早点写完早点休息。
《六国论》同样也是史论名篇,而更有趣的则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丶苏轼丶苏辙三父子各有成篇,而且全都非常精彩。
张岱这一次倒也没有逞才到将这父子三篇《六国论》全都写来,他只是写了老苏这一篇,此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观点,那就是「六国之灭,弊在赂秦」。
因为有着苏洵成篇的范文,张岱自然写来飞快,随着时间来到夜中时分,他的这一篇史论也写完搁笔,自此两篇杂文便全都应答完毕。
给事中吴巩在又询问张岱确认他不需要再作更改的时候,便将其考卷收起,恭敬奉上。
已经按捺许久好奇心的崔沔连忙抓起那篇史论阅读起来,越看神情便越严肃,并不时抬头望向仍作席中的张岱,良久之后,他口中喃喃低语道:「莫非为文治艺,当真有气脉延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