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乳再经过沉淀就能获得淀粉成品了。姜野给淀粉车间设计的沉淀是工序简单,效率又相对较高的沉淀槽分离。分离槽是用砖头砌成的,里面贴了厚厚的福建外销瓷窑烧制的“瓷砖”,每条槽长达30米,每10个小时可以处理甘薯5000公斤到7500公斤。
进入沉淀槽的淀粉浆要进行“对浆”处理――这是中国传统的制淀粉的土法。兑入淀粉浆中的酸浆是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天然乳酸菌在浆中发酵得来的,把酸浆适量加入淀粉乳中,可以促使淀粉迅速凝聚沉积。淀粉的下沉速度快,沉积在底部,上面则是纤维和蛋白质的凝聚物,两者界限分明。这种工艺即能让淀粉加速与杂质分离,又能用乳酸菌抑制其他杂菌的活动。
沉淀出来的就是淀粉了,上层是具有粘性的黄色淀粉,包含有杂质。中层的淀粉质量最好,取出后脱水就是上等的淀粉了。下层包含有较多的泥土和杂质,和第一层的淀粉混合后再次加水兑浆处理沉淀,制取出次一等的淀粉。
不管上等还是次等的淀粉,取出得时候含水率还太高――高达50%以上,要经过脱水处理才能储存和使用。钟利时为雷州糖业公司设计了简单的离心式脱水机,被食品厂先拿来试用了。它可以把水脱去30%左右,经过晾晒或者烘烤,进一步把淀粉的含水率降到16%再用碾子碾压成粉末状就是成品了,可以把它用在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沉淀槽里上层的澄清液取出来放在水缸里,任其发酵成“老浆”,可以第二天使用。余下被排出的废水里还含有少量的淀粉,和废水里的粗纤维、蛋白质的沉淀物沉积在废水池里成为薯黄。把薯黄再过筛沉淀一次之后才能将淀粉提取干净,余下的薯黄可以和薯渣一样利用。
整个淀粉车间的工序和工艺流程是罗铎搞得,但是投入生产之后大家才发觉这淀粉厂实在太费水了,排出来的废水又包含了大量的有机质成份,对文澜河污染很严重。以至于有一段河面淀粉车间一生产就会染成白呼呼的,象淘米水一样。田九九对此很是头疼,理论上,淀粉厂的废水可以用沼气池发酵的方式来处理,实际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毕竟这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