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卜佑的说服工作终于起到了一定效果,原先只是一个劲的点头的,不说一句话的小商人终于开了口:
“小的听说在临高买卖东西都是用一种纸片,”他小心翼翼的说,“这个,小的可没法……”
“临高粮食流通券不是非收不可,”熊卜佑耐心的解释道,“支付货款的时候,你们愿意收现银的我们给现银,愿意换成货物也行,不强迫。”
为了加强说服力,他一指周边的正在和计委的人讨价还价的小商人们:“你们都看到了,我们征购货物,付得可都是银子。”
“首长――”另一个小商人插话道,“运货到这里,要交给牙行发卖吗?”
牙行就是中间商。在明代的商业社会里,领取官府牙帖的牙人在地方有很强的垄断性。行商千辛万苦将货物运到当地,并不能自由发卖和采购。一买一卖,都受制于牙行。不经牙行,不能购货,也不能发卖。牙行的主人仗着有官府牙帖,坐收厚利不算,而且对销货的事情并不热心,往往闹得行商的货物一年二年的都销不出去。结款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当时的一个很大的商业弊端。
“无需。”熊卜佑知道这里面的弊端――在和县衙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就提到过东门市领牙帖的事情,所以找了县衙里的积年老吏了解了一下。深知牙帖制度有害无利,比后世的垄断性企业还要糟糕。
“来临高贸易不需要通过牙人。不管你是把货物卖给谁,都不需要交给牙行代销。至于我们自己买东西一律现款付讫。”
“交税呢。”
熊卜佑想现在有点意思了。问得都是关键性的问题了:
“目前运货到临高销售只要缴进口关税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