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说一下太阴历。
太阴历是指月亮的运动规律,比如初一月儿弯,十五月亮圆,这个初一、十五就是阴历。
阴历与潮汐有关系。
不过植物生长和一年四季,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有关系,太阴历无法反应季节的变化,所以又把太阴历和太阳历合起来,阴阳和合形成了农历。
一年四季跟着阳历走,月份跟着阴历走。
阴历一个月是29天或30天,所以12个月是354天,与太阳历365天差了11天。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设置了19年7闰法。
每19年有7个月份是没有二十四节气里的中气,这7个月被定为闰月。
闰月是阴历纪年法里才有的。
而算命理的话,一般使用的是干支历,不考虑闰月。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个别门派好像也考虑。
就好比说时辰,正常古代十二时辰,是以11点为分界点,11点-1点叫子时。
有人却加入了24小时制,把12点之前叫让前子时,算作前一天,把12点之后叫让后子时,算作后一天。
24小时制也不是中国研究出来的计时法,为什么会影响到排八字,我不是很清楚,反正用的人也不少。
估计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统计吧。
我对八字不是很懂,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大数据。
尤其是子时出生的人可以私聊我,咱多弄几个八字案例,用不通门派的理论推理一下运势就知道哪个准了。
(
)
由于时代的变迁,不但24小时制影响了命理,春节日期的改变也影响了属相的界定。
以前的春节是以立春为准的(用的是太阳历),民国才改成了正月初一(以太阴历为准)。
古代说的岁首或者太岁,都是以立春开始算的。
如果以正月初一换属相的话,就会出现八字是甲子年出生,但是不属老鼠,而是属猪或者属牛的情况,哈哈哈。
关于到底是“以古为鉴”,还是与时俱进,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道德经》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思是: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但帛书版的《道德经》却把“执古之道”写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