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最后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福宁镇水师就在大明的军旗上绣上了一只白海豚,这白海豚旗也将作为福宁镇的正式海军旗。据官兵们说。每次他们一看到妈祖鱼在高高的桅杆上飘动,他们就会感到特别安心。
\n
“前方发现海贼大队!”
\n
桅杆上地瞭望哨发出警报后,俞咨皋立刻掏出望远镜看了看,在瞭望塔叙述的方向上,渐渐出现了桅杆的的尖顶,很快。越来越多的桅杆从海平面下升上来,就像是突然从海面上长出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一般。
\n
“来得好!”俞咨皋一边眯着眼观察敌军地队形,一面随时向身边的传令兵下达着命令。
\n
这些日子以来,海寇的日子变得愈发难熬起来,刘香七几次提出回广东老家去,但郑一官坚决反对,他认为第一广东养活不了这么多海寇,第二官兵也不会放过他们的。郑一官还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说他们现在正好比曹孟德的官渡时期,是以“至弱当至强”。
\n
现在海寇虽然已经无力登陆上岸。但只要他们一天还控制着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那福建水道就一天不会通畅。用郑一官的话说,这正是掐住了福宁镇的咽喉。让黄石呼吸不畅,空有一身的气力却使不出来。
\n
刘香七想了想也觉得郑一官说的很有道理,虽说郑一官是福建人有私心,但刘香七之所以尽弃前嫌来支援郑一官,也是因为黄石过于咄咄逼人,一副要把闽粤海寇一网打尽地姿态。现在福宁镇已经很可怕了,要是让黄石开始收海税敛财,那么官兵肯定更声势大张,到时候黄石肯定要兵发粤海来找自己地麻烦。
\n
虽然郑一官也说不出来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但刘香七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心竭尽全力地支持郑一官。如果掐着黄石的喉咙都不能让他同意招安地话,那放开手后显然更是死路一条,所以刘香七这几个月一直不惜赔本从广东运输补给来厦门,咬牙死撑下去。
\n
不过因为补给有限,所以海寇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