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的议政持续到深夜。
烛火摇曳,映照着李世民父子与几位心腹重臣凝重的面容。
高昌国的异动已不再是边境摩擦,而是上升到了挑战大唐西域战略,威胁丝绸之路安全的层面。
如何应对,需要慎之又慎。
李承乾站在巨大的西域沙盘前,目光锐利,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赵牧事事点拨的稚嫩太子。
他手指划过沙盘上代表高昌的那片区域,声音沉稳地阐述着自己的方略:
“父皇,诸位大人,高昌蕞尔小国,其倚仗者,无非有二:一是西突厥或明或暗的支持。二是其城郭相对坚固,地处绿洲,我军远征,补给线长,易受困扰。”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此,儿臣以为,此次用兵,不宜效仿灭薛延陀之旧例,追求犁庭扫穴,一举灭国。”
“首要目标,当是惩戒不臣,恢复商路,震慑西域。”
“具体而,可分两步。”
“明面上就由卢国公程知节将军率一支劲旅,大张旗鼓陈兵于伊州,西州一线,做出大军压境之势,给高昌和它背后的西突厥造成巨大压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掩护我真正意图。”
“而后......”李承乾的手指精准地点在高昌城的位置,“可再组建一支精锐偏师,人数不必多,但须是百战锐卒,配备最好的向导和攻城器械,不走寻常商道,而是择险路秘密潜行,力求出其不意,直抵高昌城下!”
“届时一旦兵临城下,若能速克则克之。”
“若其城坚,则围而不打,以这支部队为钉子,配合正面大军,逼麹文泰乖乖就范!”
说罢,太子又砖头看向兵部尚书道:“此战关键,一在后勤,粮草辎重必须源源不断,尤其是饮水。”
“二在情报,需精准掌握高昌城防虚实,水源地及西突厥可能的援军动向。”
“三在器械,需有能迅速对高昌城墙构成威胁的攻坚利器,以求速战速决,避免久拖生变。”
李世民听着儿子的分析,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这套策略虚实结合,目标明确,考虑到了远征的困难,已颇具名将之风。
他颔首道:“太子所虑周详。”
“后勤,情报之事,兵部,户部要全力协同,不得有误。”
“至于这攻坚利器……”他目光转向李承乾,“承乾,你似乎已有计较?”
李承乾躬身道:“儿臣只是有些粗浅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