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长安城沐浴在暖煦的阳光中。
距离那场化解了秘方风波的夏衣秀已过去半月有余。
官验新政的推行虽仍有细波微澜,但大的阻碍已然消弭。
以锦绣坊吴坊主为首的一批商户,在见识了赵牧那底线之上,各有千秋的思路后,开始潜心钻研如何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做出更具特色的产品。
西市竟因此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东宫之中,太子李承乾接到市署呈报,见局面稳定,心下对赵牧更是叹服。
他只觉这位隐于市井的先生,每每总能于看似无解处,另辟蹊径。
然而,长安这座帝国的都城,从来就不缺新的风云。
这一日,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抵达,悄然改变了京城的文化风向。
前礼部侍郎,江南文坛泰斗柳文渊,致仕多年后,应几位故交门生之邀,重返长安。
柳文渊年近花甲,须发灰白,但精神矍铄,举止间自带一股清贵之气。
他不仅学问渊博,曾主持过科考,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上下,更与江南丝商,盐商等豪富之家关系匪浅,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文坛。
柳文渊甫一抵京,便在高官云集的崇仁坊置下宅邸,随即广发请柬,举办文会。
一时间,江南籍的官员,士子,乃至仰慕其文名的各方人物,趋之若鹜。
文会上,诗词唱和,品评古今,柳文渊语间看似超然物外,却总能于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北方文风质朴少文的微憾,以及对当今科举偏重实学可能导致文脉凋零的隐忧。
其门下最得意的年轻才子顾青衫,年方二十,俊雅非凡,一手诗词清丽婉约。
尤其一首即兴所作的《长安春尽》:“曲江柳色渐成荫,春尽长安客思深。落花犹似离人泪,一夜东风满上林。”更是被争相传抄,迅速风靡各大酒楼茶肆,连平康坊的许多姑娘都开始传唱。
顾青衫声名鹊起,被捧为江南才子的代表,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这股突如其来的“江南文风”,不可避免地刮到了天上人间。
这日午后,赵牧正斜倚在天上人间三楼专属于他的听雪阁”内,窗外是熙攘的平康坊街景,阁内却清凉静谧。
他并非在独自饮酒或摆弄棋局,而是在听一支新组建的小乐班排练。
乐班中除了传统的琵琶,古筝,还加入了新得来的西域筚篥和羯鼓,尝试演奏一首经过改编,节奏更为明快的《破阵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