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性能上,业内公认要比镍氢电池差得多。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致命的安全性问题,六七千节锂电池就相当一颗炸弹安装在汽车的底座上。不要说公众接不接受了,各国汽车安全认证部门怎么可能会放任这一类的汽车上市?”
杨荣衍说道,
“蜗巢科技既然都将相关技术,应用于高尔夫电动球车出口了,相信相应的安全技术已经达到欧美国家的安全认证标准了,这也是我之前没有关注到的。你昨天说过你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磷酸铁锂正极商用技术,是不是已经投入使用了?”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我们经过四年多的研发,相应技术是到了商用阶段了,安全性能也确实更高,但能量密度与含钴正极有很大的差距,暂时还没有应用到高尔夫电动球车等产品上。当然了,这是我们将来要双管齐下的两个方向。”萧良知道在杨荣衍这样的人物面前,要拿出真材实料来,才能使其满足。
“这么说,你们在电源控制以及其他安全控制技术有很大的突破?”杨荣衍说道,“这些技术都非常关键啊,我怎么没有关注你们申请相关专利?”
“说实话,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确实还仅处于初步摸索积累阶段,这不是谦虚,”
萧良说道,
“我们目前一辆高尔夫球车动力系统仅仅采用不到一千节电池串联,行驶速度也限制在五十公里时速以下,与真正意义需要采用七千节电池串联、最高时速要达到两百公里以上的实用型电动汽车,安全、操控等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两个概念。同时,欧美国家在高尔夫球车这类产品领域的安全认证标准,也要比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放宽很多。所以,我们初步的技术摸索,并不能算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只能说是初具雏形吧,也没有申请专利的必要。我相信现在应该有不少欧美同行,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滞后于我们……”
萧良没有动不动就申请专利,主要是他心里很清楚,目前他们除了电池技术能称得上领先外,电机、电控等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即便是联合国内的车企、研究机构,也是远远落后于海外同行的。
通用的ev1电动汽车,除了太过昂贵,每辆造价高达25万美元,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等方面也不尽人意,但其在电力驱动、铝结构、回馈制动、感应充电、热泵、高度电气化、汽车电子以及复合材料的关键金属等等领域,所展现的领先技术,却是蜗巢科技及国内车企、研究机构此时鞭长莫及的,也绝非蜗巢科技随便砸三五十亿,花三五年时间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