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坐在办公桌的后面,翻看短短七八天就搜集到的好几百页材料——当然在税务部门介入初步调查之时,范晓卿就将其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回想了一遍,冯薇玲根据这个去排查,速度要快一些,要不然短短七八天也拿不出这么多的材料来。
萧良将关键的部分挑出来看过一遍,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将资料朝坐在他对面的熊志远递过去:“你要不要看一下?”
“谢了,范晓卿是你同学,你想捞他出来,我肯定没有意见,只是新荣公司执行董事这个筹码是不是太重了些?”熊志远问道,“要不我帮你去找他们谈?一点转圜的余地不给,把所有罪名都扣死在范晓卿的头上,也就两三年的实刑,不值这个价啊!”
“新荣公司如果将来仅仅是日本人与韩国人统领运营管理团队,本身就是不合适的,”
萧良说道,
“既然星视不可能将执行董事的职务让给我们,也就只能我们大度一点,让林杰或者其他谁去进入新荣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也只有这样,无论是生产安排,还是技术转移,都会在整体上对江省的电子工业发展有利。要不然,我们就算从董事会层面决策,生产、技术开发全面往内地倾斜,但在管理层操作层面,缺乏真正有意愿的人去推进,很多事情都会大打折扣的。同时,你也要相信,只要江省电子工业发展整体受益,那星源、鸿盈就一定能得到比星视更多的好处!你想想看,这两年多来,我帮星视做手机项目,做科技园,推着他们接手爱立信的手机合资公司,推动他们扶持上游供应链企业,星视如果坚持在这条道走下去,肯定会获益匪浅,但是我们获益就少了吗?”
“好吧,也只有你有这个自信说这话,”熊志远笑道,“就看你将来能不能推动星视跟星源的合并了!”
在商商的说,萧良当年对鸿臣就过于大度了,但也恰恰如此,才奠定了今天新鸿臣的格局。
熊志远大概是所有港商里最早,最踏实、坚定跟萧良合作的,也最早被他的产业集群理论所折服,因此即便对林杰以董事身份,进入新荣公司核心管理层略有疑虑,也没有坚持什么。
“星视将来应该没有资格跟星源合并,最多是被收购,”萧良笑道,“这也是自信。”
“行,行,我不听你吹牛逼了,”熊志远举手表示投降,掏出手机问道,“这事直接找郑仲湘交涉,还是让林杰转告郑仲湘?说实话,我有点烦郑仲湘,感觉他比他老头子还要阴:自己有几百亿身家了,家里还有几千亿的资产可以继承,怎么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